2025年7月16日,经研讨会领导小组专家评审,以下作者论文入选即将召开的2025年第38届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邀请函将于9月份开学后发出。
第38届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定于2025年10月25-26日在武汉大学召开,会期1天半,10月24日(周五)报到,本届大会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会议期间,还将颁发第九届“兴华优秀论文奖”(2025年)。敬请与会者妥当安排时间参加。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领导小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代章)
(按第一作者姓名拼音排序)
作者姓名 |
其他作者 |
第一作者工作单位 |
文章标题 |
艾小峰 |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工智能、生产方式变化与实体经济发展 |
|
曾仲 |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国政治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哲学奠基——《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再诠释 |
|
钞小静 |
王灿 薛志欣 |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由“冲突”走向“共振”: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互动机理和协调路径 |
陈姝兴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统一大市场赋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理论意旨、演化逻辑与制度优化 |
|
陈樱 |
张勇利 方忠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供应链韧性: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
代法涛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
耐心资本与生产结构演进:一个新质生产力的分析框架 |
|
丁任重 |
郭义盟 李溪铭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习近平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研究 |
杜磊 |
袁一瀛 贺 城 |
辽宁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
国有资本的“耐心”:理论逻辑、现实基础和实践路径 |
杜铭佳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
法治视阈下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路径探赜:理论与实践 |
|
范从来 |
祝思民 |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
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生产关系:金融服务体系与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 |
范欣 |
陈浩文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本的再审视——基于金融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的视角 |
冯苑 |
卓佳妮 |
江西师范大学 |
人工智能政策如何促进企业碳减排?——来自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政策的经验证据 |
盖凯程 |
胡鹏 唐湘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后发优势、技术规锁与自主创新:基于“四大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 |
高波 |
申晨荣 |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绿色消费升级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
高帆 |
李蔚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创新特征及中国应用 |
高鹤鹏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
构建“放得活、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历史探索、基本逻辑与主要途径 |
|
葛浩阳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人工智能视角下的技术封建主义研究——基于资本、平台与国家权力 |
|
郭晗 |
崔葆洪 |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消费的双向互动:理论机制与实现路径 |
韩文龙 |
梅澜川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具身智能发展的特征、范式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
何爱平 |
董璐 |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基于马克思全球化思想 |
何思妤 |
易恩文 |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以数字化发展服务业新质生产力——克服“鲍莫尔成本病” |
何召鹏 |
袁翰铮 肖畅 |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中国特色国民经济“三级循环”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解释 |
贺城 |
高鹤鹏 |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基于资本循环理论的阐释 |
洪名勇 |
王涵 谭宇航 |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机制与路径:一个马克思理论的分析 |
胡铖 |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新质生产力助推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 |
|
胡绍坤 |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
货币政策冲击与企业投资率分布 |
|
黄新焕 |
陈丽楠 蔡彬清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数字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效应研究 |
季小立 |
徐雨倩 |
常州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数实技术融合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来自2009-2023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
江剑平 |
杨原林 |
湘潭大学商学院、湘潭大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心 |
耐心资本与企业韧性:作用机制与实证检验 |
孔晓 |
邢宇彤 |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
生产要素流动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 |
邝光耀 |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文经济学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商品—财富”视角的新解 |
|
李标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论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 |
|
李方卓 |
韩文龙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 |
李明星 |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
论“新型生产关系”:概念建构、内涵体现与发展路径 |
|
李文辉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
论产业链视角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
李晓云 |
刘勇 |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集体力、“催化剂劳动”与企业家价值分析——基于劳动价值论对熊彼特范式的批判性审视 |
李雪纯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机器换人”还是“人机协作”?——ai时代新型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
李雪松 |
高辛睿 柯剑男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与企业经营绩效——来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
李奕彤 |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
生态文明建设下如何加速实现城市生态旅游产业化?——基于“国家森林城市”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
|
李媛 |
胡成林 |
西安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工智能赋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
李震 |
张宇璐 |
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收入结构视角下吉林省农民增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研究 |
李政 |
廖晓东 |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
习近平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政治经济学阐释: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与时代价值 |
梁向东 |
陈银娥 |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地方政府偏向中心的产业政策如何影响外围经济发展——来自中部县域地区的证据 |
林璐 |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人文经济实践与宏观政策调适——基于苏州样本与晋江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释 |
|
刘爱文 |
饶玉凤 |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唯物史观视阀下资本拜物教的赋魅与澄明 |
刘凤义 |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论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原创性贡献 |
|
刘恒 |
李宜霏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地方政府行为、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一个分析框架 |
刘佳丽 |
李惠迪 |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
人工智能技术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
刘建国 |
刘娜娜 |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如何影响新质生产力? |
刘静暖 |
陈剑 刘翔宇 |
三亚学院 |
新质生产力赋能南海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 |
刘美平 |
彭程 |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十五五”期间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未来产业发展的三重向度 |
刘艳龙 |
张馨然 |
吉林财经大学 |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低碳转型的影响:理论机制和实证检验 |
刘子嘉 |
刘凤义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新质生产力中新型劳动者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柳江 |
陈尚玉贤 |
兰州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 |
以新质生产力促进消费需求的有效提升 |
倪思颖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制造业企业esg表现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
|
聂长飞 |
刘佳欣 冯苑 |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创新驱动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兼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效应 |
牛文涛 |
时金辉 王淑英 |
郑州大学管理学院 |
土地要素配置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基于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方法的分析 |
钱津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当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股市与粮市保护问题——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两点思考 |
|
乔榛 |
徐宏鑫 |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新质生产力研究院 |
扩大消费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
任保平 |
豆渊博 |
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
人文经济学构建中创新文化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
任彤 |
河北师范大学 |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研究 —— 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现代转型 |
|
荣莹 |
叶子祺 |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
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支点:开发区体制的历史演进、理论逻辑与现实进路 |
申晨荣 |
高波 |
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
技术捕获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基于技术生命周期视角 |
沈坤荣 |
王灿 |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增长研究院 |
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导向下中国经济增长 |
师博 |
侯迎信 阮连杰 |
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
耐心资本赋能“人工智能 ”的三维逻辑、适配解构及桎梏突破 |
宋德勇 |
梁盈盈 林相森 |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张培刚发展研究院 |
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对城市新企业进入的影响 |
孙尚斌 |
宋冬林 |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
现代新国企论:本质与生成逻辑 |
唐未兵 |
邹滔 |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加快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分析 |
唐玉玺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新质生产力赋能国家安全的逻辑机理与发展路径 |
|
田超伟 |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
|
田世野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逻辑脉络与学理意涵 |
|
汪立鑫 |
刘永星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地方政府目标治理与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基于三主体演化博弈方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汪怡彤 |
韩文龙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内卷式”竞争的形成机理、破坏性影响与治理路径 |
王博涵 |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粮食产销区利益失衡与都市农业新使命——基于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视角 |
|
王涵枫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 |
帝国主义理论演进视阈下的国家角色变迁研究 |
|
王军 |
韩文龙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马克思恩格斯对“保护关税制度”的本质批判及现实价值 |
王蔷 |
周银秋 |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逻辑与政策支持——基于农村新型集体产权制度视角 |
王思源 |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 |
|
王松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
城市地租、房地产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兼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
王卫卿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政府引导基金与资本跨区流动——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异地投资的研究 |
|
魏枫 |
完颜含玥 |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新质生产力演进路径的数理分析 |
魏益华 |
李祥民 |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
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文经济学向度下中华民族守正创新的文化基因——兼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原则 |
吴万运 |
武香慧 |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批判与超越:马克思资本理论视阈下中西方耐心资本比较研究——基于本质属性、增殖逻辑与生产力适配的三重考察 |
吴遵杰 |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
古典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及其借鉴 |
|
武晓岚 |
谢地 |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下劳动力再生产与健康保障 |
项楠 |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四维协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
|
谢地 |
王灵祎 |
辽宁大学经济学部经济学院 |
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能否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
谢地 |
齐向炜 |
辽宁大学经济学部经济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 |
统筹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内在逻辑及着力点 |
谢地 |
钟玲玲 贺城 |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
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 |
徐艳 |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面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治理 |
|
徐志向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唯物史观视阈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研究 |
|
闫俐苑 |
西藏民族大学 |
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新西藏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基于“产业 科技 生态”协同视角 |
|
杨蕙馨 |
齐超 |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
“两业”融合背景下大数据何以驱动产品与服务质量双提升:基于海尔案例的研究 |
杨朦冰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的协同治理研究 |
|
杨群 |
张良悦 |
安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
通用技术视角下的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 |
杨秀云 |
丁章伟 |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
出口退税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基于产品差异化的视角 |
姚常成 |
张振继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资本-土地-劳动力协同参与城市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探析 |
伊思静 |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国际数字不平等的理论界定、作用机理、现实考察:基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
|
殷徐康 |
王伟新 李雪松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农地确权改革是否提高了农户韧性水平? |
俞佳瑶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人文经济视阈下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
|
袁正 |
官卫美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稻作文化、社会信任与经济繁荣 |
臧旭恒 |
姚健 |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
户籍身份转换与中国家庭消费流动性研究 |
张海鹏 |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
我国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分析 |
|
张晖明 |
王威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准确理解企业改革深化演进逻辑,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巩固完善 |
张晶 |
侯雨菲 |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
我国土地资源环境规制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研究 |
张利国 |
王志高 |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企业创新能力、创新壁垒与市场集中度 |
张培丽 |
瞿婷婷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大力发展服务消费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的可能与路径 |
张瑞生 |
韩文龙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发展绿色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体制机制研究 |
张星星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
|
张雪珂 |
王慧颖 |
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
人工智能时代重构城乡格局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
张志 |
王若琪 李环宇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粮食安全视域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主要问题与战略选择 |
赵苏丹 |
吉克子且 |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内在机制、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
郑江淮 |
陈华琛 |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
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改变了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吗——基于全球价值链收益分配视角 |
郑展鹏 |
王洋 |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
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了吗? |
朱珍 |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耐心资本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考察——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